【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 编辑/马雪、冯雪】
“如果文物会说话,大英博物馆将响彻‘我要回家’”。
近日,大英博物馆约2000件文物失窃丑闻引爆国际舆论,也再度引发各国要求英国归还被掠夺文物的呼声。在中国,“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英博物馆现藏中国文物2.3万件,和千万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相比,只是“冰山一角”。
社交媒体上,网友纷纷表达对文物回归祖国的期盼。但文物回家,谈何容易。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霍政欣对观察者网表示,现有国际公约缺乏溯及力,且约束力有限,难以通过法律途径追索更早之前流失的文物。最近几年的成功追索案例,多为当代非法出境的走私文物。
对于研究圆明园流散文物20多年的刘阳来说,光是搜集流散文物的信息已是困难重重。西方收藏机构往往心存戒备,多年前圆明园管理处成立工作组去美国找资料时,一些博物馆竟“如临大敌”,以为中方人员是去“抢东西”的,甚至接待时还带上了律师。他坦言,商业拍卖或购买捐赠几乎是目前唯一能让圆明园文物回到国内的方式。
大英博物馆藏河北清凉寺三菩萨壁画 图源:大英博物馆网站
文物是如何流失的?
流散海外的中国文物究竟有多少?比较常见的说法,是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份关于打击非法贩运文物的文件中所引用的数字,即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来自中国的文物多达160万余件。此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国文物被私人收藏。
另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霍政欣对观察者网介绍,中国文物流失海外时间跨度较长,有三个流失比较集中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由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文物主要的流失方式一是战争掠夺,典型代表是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二是西方探险家、文物贩子趁中国国内局势动荡,大肆盗掘或低价收买中国文物,敦煌石窟和天龙山石窟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流失海外。
第二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通过组织所谓的“考古”,或是洗劫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对我国文物进行了大肆破坏和掠夺,导致大量中国文物流失到日本。此外,虽然国民政府在1930年制定了《古物保存法》,为文物出境增设了诸多条件,但由于战乱等原因,依然有大量文物被盗掘、劫掠、走私出境。
第三个时期是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交流越来越密切,打击文物犯罪的难度也大大提高了。这一时期的文物主要通过盗墓、走私的方式流失海外。
不少西方知名博物馆都藏有数量庞大的中国文物。以此次丢失文物的大英博物馆为例,公开数据显示,其现有藏品800多万件,中国藏品约2.3万件,约2000件长期展示。知名藏品包括宁波天宁寺大钟、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西周康侯簋、商双羊尊、河北清凉寺三菩萨壁画以及大量敦煌莫高窟文物。
大英博物馆藏引路菩萨图,来自莫高窟第17窟 图源:大英博物馆网站
中国文物流入英国的时间大多在近代中国国势日衰、沦为列强半殖民地的时期。例如,天宁寺大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被侵华英军掳至英国,献给维多利亚女王,后者于1841年将大钟“捐赠”给大英博物馆。《女史箴图》原为清宫旧藏,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流散宫外,1903年大英博物馆从侵华英军上尉克拉伦斯·约翰逊手中购得此画。
曾轰动欧洲的敦煌莫高窟文物,则与英国探险家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密切相关。1906年-1908年,斯坦因在大英博物馆和英属印度政府的资助下开始第二次所谓“中亚探险”,1907年在敦煌向道士王圆箓买下大量莫高窟藏经洞文物,并将其运回英国。这些文物后来入藏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和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官网显示,斯坦因从中国带回的敦煌莫高窟文物中,有约500幅绢本和纸本绘画、纺织品、30幅版画以及2件木雕藏于大英博物馆。也有报道称,大英博物馆拥有的敦煌相关藏品多达1.37万件。
法国枫丹白露宫是全球收藏圆明园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据圆明园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考证,枫丹白露宫的中国馆藏有圆明园文物1000余件,展出320件,全部都是1860年从圆明园掠夺的。当时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把从圆明园抢去的所谓“战利品”献给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皇后,并由后者主持建造中国馆,专门存放这批文物。
枫丹白露宫中国馆内景 图源:枫丹白露宫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枫丹白露宫中国馆15件珍贵藏品遭窃,包括圆明园重要文物铜胎掐丝珐琅麒麟和金曼扎。“这些文物至今下落不明。”刘阳对观察者网说。
2015年被盗走的两件圆明园文物